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八砖学士

八砖学士

唐.李肇《翰林志》:“北厅前阶有花砖道,冬中日影及五砖,为入直之候。李程性懒,好晚入,恒过八砖乃至,众呼为八砖学士。”

唐.翰林学士李程性情懒惰,按照当时的朝规,日影至阶前五砖是官吏上朝的时候,可是他每次上朝都要拖到日影移过八砖才到。当时人给他取了个绰号叫“八砖学士”。后因用为贪睡晚起性情懒惰的典故。

《西崑酬唱集》卷下崔遵度《属疾》诗:“八砖非性懒,三昧(原本是佛教止息杂念,平静心神,修行方法之一。《翰林志》曰:“学士每下直出门,谓之小三昧。出银台门上马,谓之大三昧,言如释氏之去缠缚而就解脱也。”是为借用)减心忧。”宋.陆游《晚起》诗“欠伸看起东窗日,也似金銮过八砖。”(《剑南诗稿》卷九)


偏正 指懒惰的人。语出唐·李肇《韩林志》:“李程为韩林学士,当时学士入署常以日影为候,冬天以阶前日至五砖为八时,李程性懒,每日过八砖才入,大家叫他为八砖学士。”宋·陆游《晚起》:“欠伸看起东窗日,也似金銮过八砖。”△用于描写懒人。


【典源】 唐·李肇《翰林志》:“北厅前阶有花砖道,冬中日及五砖为入直之候。李程性懒,好晚入,恒过八砖乃至,众呼为‘八砖学十。’”宋·王谠《唐语林》卷四:“李相国程为翰林学士,以阶前日影为入候。公性懒,每入必逾八砖,后号为‘八砖学士’。”《新唐书·李程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唐代翰林学士冬天以日影至厅阶前五砖时入值,而学士李程性情疏懒,常常到日影过八砖时才来,人们称他为“八砖学士”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借指翰林学士; 也用以咏翰林院事。

【典形】 八砖、八砖步日、八砖学士、官簿到花砖、候八砖、日趋砖影、学士砖、庭砖过花、花砖徐步、趋花砖、日影移砖、花砖影、过八砖。

【示例】

〔八砖〕 宋·崔遵度《属疾》:“八砖非性懒,三昧减心忧。”

〔八砖步日〕 宋·赵善扛《宴清都·饯明远兄县丞》:“八砖步日,三雍奏乐,送君云路。”

〔八砖学士〕 宋·秦观《和东坡》:“八砖学士风标远,五马使君恩意新。”〔官簿到花砖〕 宋·范成大《翰林学士何公挽词》:“名场魁淡墨,官簿到花砖。”

〔候八砖〕 清·唐孙华《冬月畏寒苦无燠室》:“僦居何用成三瓦,慵起无劳候八砖。”

〔日移砖影〕 宋·刘《馆中新蝉》:“风促筝声随断续,日移砖影自光辉。”

〔学士砖〕 清·归庄《己丑元日》之一:“惠风早拂将军树,暖日初临学士砖。”


【词语八砖学士】  成语:八砖学士汉语词典:八砖学士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十知天命

    《论语.为政》:“子曰:‘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。’”孔子说,他到了五十岁就能了解自然道理的精微奥妙,即掌握天道之规律。后以“知命之年”指称五十岁年龄。唐.张说《岳州夜坐

  • 黄犬传书

    唐.房玄龄等撰《晋书.陆机传》:“(陆)机有骏犬,名曰‘黄耳’。既而羁寓京师,久无家问。笑语犬曰:‘我家绝无书信,汝能赍(jī,送)书取消息不?’犬摇尾作声。机乃为书,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。犬寻路南行,

  • 殚精竭力

    尽心竭力。明 胡应麟《诗薮.古体中》:“而其叙致周折,语意神奇处,更千百年大匠国工,殚精竭力不能恍惚。”见“殚精竭虑”。明·胡应麟《诗薮·内编·五言》:“而其叙致周折,语意神奇处,更千百年大匠国工,~

  • 一尘

    5 ① 一粒微尘。比喻细微的事物。南朝宋鲍照《野鹅赋》:“虽陋生于万物,若沙漠之一尘。”【词语一尘】   汉语大词典:一尘

  • 土偶桃梗

    《战国策.齐策三》:“〔苏秦〕谓孟尝君曰:‘今者臣来,过于淄土,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。桃梗谓土偶人曰:‘子,西岸之土也,挺子以为人,至岁八月,降雨下,淄水至,则汝残矣。’土偶曰:‘不然,吾西岸之土也,

  • 凿窍

    《庄子.应帝王》:“南海之帝为鯈,北海之帝为忽,中央之帝为浑沌。鯈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,浑沌待之甚善。鯈与忽谋报浑沌之德,曰:‘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,此独无有,尝试凿之。’日凿一窍,七日而浑沌死。”

  • 盛吉垂泣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六四二引晋虞预《会稽典录》载:东汉廷尉盛吉,性仁爱。每当判决囚犯死刑,“其妻执烛,吉手丹笔,夫妻相向垂泣”。后因以“盛吉垂泣”咏仁及死囚之典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虞延克期,盛吉垂泣。”

  • 其生也荣,其死也哀

    他活着受人崇敬,死后使人哀痛。 常用以称誉受人敬重的死者。语出《论语.子张》:“其生也荣,其死也哀。”宋.王安石《书瑞新道人壁》:“夫新之材信奇矣,然自放于世外,而人悼惜之如此。彼公卿大夫操治民之势

  • 称猫

    北宋画家郭忠恕的故事。苏轼《郭忠恕画赞叙》:“放旷岐、雍、陕、洛间,逢人无贵贱,口称猫。”称人为猫是说他不拘常礼而傲视世人。【词语称猫】   汉语大词典:称猫

  • 五陵少年

    《汉书.原涉传》:“郡国诸豪及长安、五陵诸为气节者皆归慕之。”唐.颜师古注:“五陵,谓长陵、安陵、阳陵、茂陵、平陵也。”五陵,即长安北汉帝五座陵墓之称。汉时五陵地方居住的尽是纨袴豪侠轻薄子弟。后用称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