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入木三分

入木三分

说郛》卷八七引唐张怀瓘书断.王羲之》:“王羲之书祝版,工人削之,笔入木三分。”本谓笔力劲健,后借以喻描写或议论深刻。清赵翼《杨雪珊自长垣归来出示近作叹赏不足诗以志爱》:“入木三分诗思锐,散霞五色物华新。”茅盾《关于长篇历史小说〈李自成〉》:“崇祯等候‘讨贼’的捷报,焦急的心情,刻画得入木三分。”


述补 ①形容书法遒劲有力。语出唐·张怀瓘《书断·王羲之》“晋帝时祭以北郊,更祝版,工人削之,笔入木三分。”△用于书法艺术。②比喻见解深刻,分析透彻。蔡敦祺《林则徐》(上):“卓大人这词儿是哪儿听来的? 挖苦得可够~!”△褒义。用于剖析说理。→力透纸背 鞭辟入里 铁画银钩 ↔浮光掠影 不着边际 隔靴搔痒。也作“入骨三分”。


解释分:长度单位,一寸的十分之一。本指书法笔力劲健。后用来比喻描写或议论深刻。

出处唐·张怀《书断·王羲之》:“王羲之书祝版,工人削之,笔入木三分。”

王羲之,东晋人,我国古代伟大的书法家,后人尊他为“书圣”。因官至右军将军,世人又称他为“王右军”。他儿子王献之的书法也很好,人们合称他俩为“二王”。王羲之的书法“飘若浮云,矫若惊龙”,被誉为“古今之冠”。

王羲之精研多种书法体势,其代表作有楷书《乐毅论》《黄庭经》,草书《十七帖》、行书《快雪时晴帖》《丧乱帖》、行楷《兰亭序》等等。其中《兰亭序》被称作“天下第一行书”,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十分珍爱它,死时遗命将其殉葬昭陵,现在世间所流传的都是它的临摹本。

关于王羲之的传说故事非常多,唐代书法评论家张怀瓘在其《书断》中记载,东晋皇帝在北郊祭祀时(祭祀时要把祝文写在木板上,每次更换新的祝词),命令工匠削除以前的祝文,而以前的祝文恰是王羲之书写的,当工匠削除时,发现其笔迹已经深入木板,深达三分。又说,他三十三岁时写了《兰亭序》,三十七岁时写了《黄庭经》,刚刚写完,就听见天空中有人说:“你的书法连我都感动了,何况尘世之人呢?”

近义鞭辟入里

反义轻描淡写

例句

红楼梦》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刻画,真是入木三分。


【词语入木三分】  成语:入木三分汉语词典:入木三分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道以多歧亡羊,学者以多方丧生

    大路上岔道多了就会跑失羊群,学者治学因内容太杂也会虚度光阴。 表示无论治学还是办事要专心致力于主要方面。语出《列子.说符》:“心都子曰:‘大道以多歧亡羊,学者以多方丧生。’”清.魏源《默觚上.学篇十

  • 居震

    《易.说卦》:“震为雷……为长子。”后因以“居震”谓居太子之位。《旧唐书.于志宁传》:“周诵升储,见匡毛 毕;汉盈居震,取资黄 绮。”【词语居震】   汉语大词典:居震

  • 陶公径

    同“陶潜三径”。明李梦阳《东庄藩司诸公见过》诗:“桑麻事业陶公径,鸟雀人情翟氏门。”

  • 杨得意

    源见“狗监揄扬”。借指举贤的人。唐钱起《送万兵曹赴广陵》诗:“应须杨得意,更诵长卿辞。”

  • 骏骨千金

    源见“千金市骨”。喻珍贵的贤才。明阮大铖《燕子笺.约试》:“技占虎头三绝,名高骏骨千金。”

  • 衾影何惭

    见“衾影无惭”。【词语衾影何惭】  成语:衾影何惭

  • 不识钟鼓飨

    同“不乐钟鼓养”。唐杜甫《八哀诗.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》:“鶢鶋至鲁门,不识钟鼓飨。”

  • 还桑葚

    桑葚:桑树之果实。比喻为官清廉,不取民间一财一物。出自隋赵轨事迹。赵轨,河南洛阳(今河南省洛阳市)人,生卒年代不详。幼年时生活清苦,但刻苦好学,注意品德修养。北周时曾任卫州治中,杨坚建立隋朝后转齐州别

  • 妻肉

    同“周妻何肉”。明王思任《仍以前韵转题留赠循元长老》诗:“宰官妻肉终为累,何似闲云伴懒残。”

  • 韩冯

    同“韩凭”。冯,通“凭”。北周庾信《鸳鸯赋》:“共飞詹瓦,全开魏宫;俱栖梓树,堪是韩冯。”【词语韩冯】   汉语大词典:韩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