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伏枥

伏枥

枥:马棚。伏枥:马被放进马棚里喂养。李寻字子长,平陵(治今陕西咸阳西北)人,研究《尚书》,喜欢对发生的灾害或特异的自然现象(如水灾、山崩、地震、日月食等)进行评说。由大司马王根推荐,李寻得到汉哀帝的尊敬和信任,待诏黄门,后被任命为骑都尉。李寻在给汉哀帝的上疏中写道:“骏马在平时如果不放进马棚里喂养,就不能在大道上驰骋;人材在平时如果不进行培育,就不能担起治国的重任。”后以“伏枥”为典,比喻平时怀有建功立业的壮志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75《李寻传》3179、3183、3190页:“李寻字子长,平陵人也。治《尚书》。”“帝舅曲阳侯王根为司马票骑大将军,厚遇寻。是时多灾异,根辅政,数虚己问寻。”“根于是荐寻。哀帝初即位,召寻待诏黄门。”“马不伏历(通“枥”),不可以趋道;士不素养,不可以重国。”颜师古注曰:“伏历谓伏槽历而秣之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汉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 南朝宋·鲍照《拟古》:“不谓乘轩意,伏枥还至今。” 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》:“归平津之馆,时闻枥马之嘶;舍广成之传,裁见诸侯之客。” 唐·杜甫《高都护骢马行》:“雄姿未受伏枥恩,猛气犹思战场利。” 宋·穆修《送毛得一秀才归淮上》:“自伤枥骥心千里,空羡溟鹏志九霄。” 宋·苏轼《闻潮阳吴子野出家》:“烈士叹暮年,老骥悲伏枥。” 宋·苏辙《明日厚安卿强几圣复召饮》:“长鲸渴水求入海,老骥伏枥思就车。” 宋·陆游《百岁》:“壮心空似骥伏枥,病骨敢怀狐首丘。” 宋·辛弃疾《卜算子·万里策浮云》:“叹息曹瞒老骥诗,伏枥如公者。” 元·揭溪斯《病中初度》:“一言空骥枥,再见脱锥囊。” 清·归庄《哭万年少五首》之2:“相彼伏枥骥,遇时犹驰骤;悲哉负壮心,没身无所就!” 清·吴嘉纪《十月十九日赠王黄湄二首》之一:“老骥伏枥下,努力亦已迟。” 清·吴元龙《长椿寺病马行》:“伏枥虽虚千里心,脱翻适长林性。” 清·周振采《老将》:“老马蹑云偏伏枥,苍鹰羁镟欲腾。”


【词语伏枥】   汉语词典:伏枥

猜你喜欢

  • 鸿盘

    同“鸿磐”。唐李白《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》:“方将和阴阳于太阶,致吾君于尧舜;岂徒闭阁坐啸,鸿盘二千哉!”王琦注:“鸿盘二千,谓以二千石之职,为宴安之地也。”【词语鸿盘】   汉语大词典:鸿盘

  • 梦里说邯郸

    源见“黄粱梦”。喻虚幻之事。宋刘镇《江神子.吊方检详》词:“思君梦里说邯郸,未成欢,已炊残。”

  • 鄂君绣被

    同“鄂君被”。宋钱惟演《无题》诗:“鄂君绣被朝犹掩,荀令熏炉冷自香。”【典源】 汉·刘向《说苑·善说》:“襄成君始封之日,衣翠衣,带玉剑,履缟舄,立于流水之上,大夫拥钟锤县,令执桴号令,呼‘谁渡王者于

  • 倒载接䍦

    同“倒着接䍦”。载,通“戴”。清宋琬《岘山和吴见末》诗:“倒载接䍦须尽醉,时人莫拟汉江游。”

  • 鹊驾

    同“鹊桥”。明 王錂《春芜记.团圆》:“度春风欢娱百年,星河鹊驾高悬。”明高濂《玉簪记.占儿》:“若论此卦问男儿的,他禹门三跃鱼龙变;问女儿的,鹊驾重逢牛 女欢。”【词语鹊驾】   汉语大词典:鹊驾

  • 桓景避灾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三二“九月九日”引《续齐谐记》:“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,长房谓之曰:‘九月九日,汝家当有灾厄。宜急去,令家人各作绛囊,盛茱萸以系臂,登高饮菊花酒,此祸可消(可字据卷九九一引补)。’景

  • 曲肱之乐

    曲肱( ㄍㄨㄥ gōng 公):指弯着胳膊当枕头,比喻生活贫困。孔子曾自谓曲肱而枕,乐在其中。《论语.述而》:“子曰:‘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仁。’”疏食:

  • 敲金击石

    敲击金、玉制的乐器,比喻文章声调铿锵,有金玉之声。唐代韩愈《代张籍与李浙东书》:“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、敲金击石也。”并列 金、石,指钟磬一类乐器。敲击、演奏钟磬等乐器。形容声调铿锵。唐·韩愈《代张籍与

  • 裂土封诸侯

    同“分茅列土”。《商君书.赏刑》:“汤与桀战于鸣条之野,武王与纣战于牧野之中,大破九军,卒裂土封诸侯。”

  • 穷乃工诗

    唐.韩愈《荆潭唱和诗序》:“夫和平之音淡薄,而愁思之声要妙;欢愉之辞难工,而穷苦之言易好也。”宋.欧阳修《梅圣俞诗集序》:“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。夫岂然哉?盖世所传诗者,多出于穷苦人之辞也。凡士之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