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

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

人:指贤人。云:句中助词。亡:失去,奔亡。殄瘁:病困。 贤人丧亡,国事危殆。 旧时多用于怀念所谓身系国家安危的贤人。语出《诗.大雅.瞻印》:“人之云亡,邦国珍瘁。”郑玄笺:“贤人皆言奔亡,则天下邦国将尽病困。”《后汉书.郭太传》:“太傅陈蕃、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,林宗哭之于野,恸,既而叹曰:‘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。瞻乌爰止,不知于谁之屋耳!’”《文选.陆机〈辨亡论〉》:“而邦国颠覆,宗庙为墟。呜呼,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,不其然与?”《晋书.刘惔传》:“后孙绰尝诣褚裒,言及惔,流涕曰:‘可谓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。’”宋.黄庭坚《答王周彦》:“东坡先生遂捐馆舍,岂独贤士大夫悲痛不能已,所谓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者也,可惜可惜!”《明史.王元翰传》:“被废诸臣,久沦山谷,近虽奉诏叙录,未见连茹汇征,苟更阅数年,日渐消铄,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。可痛哭者四。”也单引 ① 〔人之云亡〕。表示对死者的悼念。《文选.任昉〈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〉》:“人之云亡,忽移岁序。”北周.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大势去矣,人之云亡。”唐.张说《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》:“人之云亡,十有一纪。”


其他 人,德才兼备的贤人。云,助词。亡,失去,奔亡。邦,国家。殄瘁,病困。贤人丧亡或不在位,国家就要面临危殆。语出《诗经·大雅·瞻卬》:“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。”晋·陆机《辨亡论下》:“夫太康之役,众未盛乎曩日之师,广州之乱,祸有愈乎向时之难。而邦家颠覆,宗庙为墟。呜呼,~,不其然欤?”△多用于国家政治方面。也作“邦国殄瘁”、“人亡邦瘁”、“人亡国瘁”。


【词语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】  成语: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汉语词典: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

猜你喜欢

  • 雨垫巾

    同“角巾折”。宋陆游《射的山观海》诗:“射的山前雨垫巾,篱边初见一枝新。”

  • 堕入五里雾

    源见“五里雾”。谓对事物见不真切,模模糊糊。孙中山《三民主义的解释》:“现在许多人讲民生主义,都是离题太远,堕入五里雾中。”

  • 子猷去

    源见“访戴”。谓访友乘兴而往。闽徐夤《夜》诗:“剡川雪满子猷去,满殿月生王母来。”

  • 望夫岗

    晋干宝《搜神记.望夫岗》:“鄱阳西有望夫岗。昔县人陈明与梅氏为婚,未成,而妖魅诈迎妇去。明诣卜者,决云:‘西北行五十里求之。’明如言,见一大穴,深邃无底。以绳悬入,遂得其妇。乃令妇先出,而明所将邻人秦

  • 窕槬

    《左传.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天王将铸无射。泠州鸠曰:‘王某以心疾死乎?夫乐,天子之职也。夫音,乐之舆也。而钟,音之器也。天子省风以作乐,器以钟之,舆以行之,小者不窕,大者不槬,则和于物。物和则嘉成。故和

  • 祖鞭先著

    《晋书.刘琨传》:“琨少负志气,有纵横之才,善交胜己,而颇浮夸,与范阳祖逖为友。闻逖被用,与亲故书曰:‘吾枕戈待旦,志枭逆虏,常恐祖生先我著鞭。’其意气相期如此。”后以“祖鞭先著”为争先立功报国的典故

  • 鹪鹏

    《庄子.逍遥游》:“有鸟焉,其名为鹏,背若泰山,翼若垂天之云,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百里,绝云气,负青天,然后图南,且适南冥也。斥鷃笑之曰:‘彼且奚适也?我腾跃而上,不过数仞而下,翱翔蓬蒿之间,此亦飞之至

  • 翻云覆雨

    唐.杜甫《贫交行》:“翻手作云覆手雨,纷纷轻薄何须数。”宋.黄机《木兰花慢.次岳总干韵》词:“世事翻云覆雨,满怀何止离忧。”翻云覆雨指手向上翻时是云,手向下翻时是雨。比喻反复无常,玩弄手段和权术。亦作

  • 土偶

    同“土偶桃梗”。宋陈师道《晚立》诗:“未休嗤土偶,已复逐飘蓬。”【词语土偶】   汉语大词典:土偶

  • 海田

    同“沧海桑田”。元 艾性夫《避乱逢故人》诗:“海田未必非天数,空对西风老泪滂。”此指变乱。【词语海田】   汉语大词典:海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