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五花八门

五花八门

本是古代兵法中的阵名。五花:即五行阵。八门:即八门阵。后用以比喻事物花样繁多,变幻莫测。清代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二回:“那小戏子,一个个戴了貂裘,簪了雉羽,穿极新鲜的靠子,跑上场来,串了一个五花八门。”亦作“八门五花”。清代张潮《虞初新志》卷十七引孙嘉淦《南游记》:“伏龙以西,群峰乱峙,四布罗列,如平沙万幕,八门五花。”


并列 指五行阵和八门阵,是古代战术变化很多的两种阵势。后比喻变化多端,花样繁杂。《海上花列传》40回:“天然翻下去,都是选的酒令,~,各体咸备。”△多用于花样繁多方面。→形形色色五光十色 变幻莫测 ↔清一色。 也作“八门五花”。


五花八门”比喻事物变化莫测、花样繁多。

为什么是 “五花”?

“五花”指古代战术变幻多端的 “五行阵”,其阵势按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这五行排列,利用的是五行相生、相克的原理。五行生克可用下图标明:

圆圈箭头所示为克,五角星箭头所示为生。即: 水克火,火克金,金克木,木克土,土克水; 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。

依此原理布阵,利于战士相互驰援,产生更大的战斗力,便于克敌制胜。

“五行阵”亦即 “五花阵”。 “五花”后又变为行业暗语。 “五花”指: 金菊花———卖茶女,木棉花———走方医,水仙花———酒楼歌女,火棘 ( jí) 花———杂耍者,土牛花———挑夫。

什么是 “八门”呢?

“八门”亦是指古代战术变幻多端的阵势,即 “八门阵”。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八方都布下阵脚,犹言全方位布阵。“八门”之名若何,今难其详。

“八门”后亦变为行业暗语。即: 一门巾———算命者,二门皮———卖药者,三门彩———玩把戏者,四门挂———卖艺者,五门平———说书者,六门团———卖唱者,七门调———扎纸者,八门聊———唱戏者。

五花八门”亦可说成 “八门五花”。如 《虞初新志·孙嘉淦( ɡàn) 南游记》: “伏龙以西,群峰乱峙,四布罗列,如平沙万幕,八门五花。”今多言 “五花八门”。


【词语五花八门】  成语:五花八门汉语词典:五花八门

猜你喜欢

  • 薰莸异器

    见“薰莸不同器”条。见“薰莸不同器”。《十七史商榷·新旧唐书·美恶宜别卷》:“凡作史者,美恶必宜别卷,所以类族辨物,使~,阅者一览可知。”【词语薰莸异器】  成语:薰莸异器汉语大词典:薰莸异器

  • 雷破柱

    南朝.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雅量》:“夏侯太初(魏晋时人)尝倚柱作书,时大雨,霹雳破所倚柱,衣服焦,然神色无变,书亦如故。”魏晋时的夏侯太初在大雨天倚着柱子写字,霹雷将他所倚的柱子击坏;他的衣服也被烧

  • 承露杯

    源见“金铜仙人”。指承露的玉杯。北周庾信《奉和示内人》:“空取流霞气,时添承露杯。”

  • 惜指失掌

    爱惜手指,却失去手掌。比喻因小失大或得不偿失。阮佃夫,会稽诸暨(今浙江诸暨县)人。宋明帝刘彧心腹,掌朝政大权,他的奴仆都授与官职。所食珍馐美味,不在晋朝石崇、王恺之下。后废帝刘昱时更是恩宠有加,阮佃夫

  • 东堂梦

    源见“郤诜丹桂”。谓考试及第的梦想。唐孙定《下第醉中寄储》诗:“一枝犹挂东堂梦,千里空驰北巷心。”【词语东堂梦】   汉语大词典:东堂梦

  • 建瓴之势

    见“高屋建瓴”条。【词语建瓴之势】  成语:建瓴之势

  • 降志辱身

    降低志气,辱没身分。 表示与世俗合流。语出《论语.微子》:“子曰:‘不降其志,不辱其身,伯夷叔齐与?’谓‘柳下惠少连,降志辱身矣’。”三国.魏.王粲《为刘荆州谏袁谭书》:“仁君当降志辱身,以济事为务

  • 悬刺

    同“悬梁刺股”。唐顾云《上池州庾员外启》:“批经阅史,无怠于光阴;雪牖营窗,每加于悬刺。”

  • 威凤

    凤凰在古代是祥瑞的象征,威凤是指有威仪的凤凰。汉宣帝元康四年(前62年),南郡(今湖北江陵)获得白虎和凤凰,被视为大吉的征兆。后以威凤为咏天下太平的典故。亦喻指品德端正的贤才。【出典】:《汉书》卷8《

  • 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

    《荀子.劝学》: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锲:雕刻。舍:停止。雕刻时,干干停停,朽木也刻不动,如果持之以恒,哪怕是金石也能雕刻成器。比喻只要有毅力,坚持不懈,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。《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