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接䍦倒着”。宋范成大《会散野步》诗:“忘却下楼扶我谁,接䍦颠倒酒沾衣。”
《后汉书.张衡传》:“后迁侍中,帝引在帷幄,讽议左右……阉竖恐终为其患,遂共谗之。衡常思图身之事,以为吉凶倚伏,幽微难明,乃作《思玄赋》,以宣寄情志。”东汉张衡为侍中之职,当权宦官害怕衡居此职对他们不
同“九天奋迹”。唐杜甫《赠崔十三评事公辅》诗:“骞腾坐可致,九万起于斯。”
《文选》卷四十三,三国魏.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,欲献之至尊,虽有区区之意,亦已疏矣。”“炙背”即晒脊背。传说古代野老田夫欲将此法献给天子以求赏赐。后以“炙背”咏田农之乐或喻
《史记.商君列传》:商鞅“为田开阡陌封疆,而赋税平。”“卫鞅既破魏还,秦封之於商十五邑,号为商君。”战国时,秦相商鞅曾下令挖开田间小路,整顿田亩。后因用作咏农田的典故。唐.张九龄《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
挈瓶:提瓶准备汲水。假:借。 指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小聪明,就能谨守住汲器不往外借。 比喻懂得慎其所守。语出《左传.昭公七年》:“人有言曰:‘虽有挈瓶之智,守不假器,礼也。’”杜预注:“挈瓶汲者,喻
故乡的月亮格外觉得明亮。 表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。语出唐.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: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杨泓《“月是故乡明”》(《长江日报》1992年9月15日):“张先生喃喃道:‘想起在国外举头望
源见“土偶桃梗”。比喻漂泊无定的人或物。唐张说《石门别杨六钦望》诗:“暮年伤泛梗,羁旅到西州。”【词语泛梗】 汉语大词典:泛梗
同“斩木揭竿”。清侯方域《太子丹论》:“斩竿一呼,而天下瓦解。”【词语斩竿】 汉语大词典:斩竿
梃(tǐng挺):木棒。“梃击”,为晚明三案之一。明神宗(1573-1619年在位)时,郑贵妃有宠,朝臣多怀疑神宗欲立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,于是纷纷上疏请求神宗早正储位。后王恭妃之子朱常洛被立为太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