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良殉秦

三良殉秦

指秦穆公死,三位贤良大臣奄息、仲行、鍼虎都殉葬从死。后以此典感叹良臣从死。秦穆公(?——前621年),即嬴任好,春秋时,秦国国君。在位(前659年——前621年)时,曾重用百里奚、蹇叔等人,奋发图强。又曾东进,争霸中原。后用由余谋划,向西发展,攻灭十二国,开地千里,称霸西戎。秦穆公三十九年(前621年),秦穆公去世,埋葬在雍(当时秦都。今陕西凤翔县东南)地,陪葬从死的有177人,秦国的良臣子舆氏的三个儿子,名叫奄息、仲行、鍼(Qián前)虎也是其中殉葬者。秦国人哀悼他们,作了《黄鸟》这篇诗歌来纪念他们。此典又作“黄鸟”、“三良”、“殉秦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5《秦本纪》194、195页:“三十九年,缪(mù目,通“穆”)公卒,葬雍。从死者百七十七人,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,名曰奄息、仲行、鍼虎,亦在从死之中,秦人哀之,为作歌《黄鸟》之诗。”《正义》应劭云:“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,公曰:‘生共此乐,死共此哀。’于是奄息、仲行、鍼虎许诺。及公薨,皆从死。《黄鸟》诗所为作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三国·王粲《咏史诗》:“秦穆杀三良,惜哉空尔为。” 三国·曹植《三良》:“黄鸟为悲鸣,哀哉伤肺肝。” 晋·潘岳《寡妇赋》:“感三良之殉秦兮,甘捐生而自引。” 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吊哀》:“昔三良殉秦,百夫莫赎,事均天横,黄鸟赋哀。”


【典源】《诗·秦风·黄鸟》序:“黄鸟,哀三良也,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,而作是诗也。”《左传·文公六年》:“秦伯任好卒,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、仲行、鍼虎为殉,皆秦之良也。国人哀之,为之赋《黄鸟》。” 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三十九年,缪公卒,葬雍。从死者百七十七人,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、仲行、鍼虎,亦在从死之中。秦人哀之,为作歌《黄鸟》之诗。”正义应劭云:“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,公曰‘生共此乐,死共此哀。’于是奄息、仲行、鍼虎许诺。及公薨,皆从死。《黄鸟》 诗所为作也。”

【今译】 春秋时秦穆公 (名任好) 与群臣饮酒时,说:“生时共此欢乐,死时共此悲哀。”有子车氏的三人奄息、仲行、鍼虎许诺。三人都是秦的良臣。穆公死,三人都殉葬从死。秦国人哀悼他们,作了《黄鸟》诗来纪念他们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感慨良臣死去。

【典形】 黄鸟、三良、三良殉秦、殉秦、三臣自残。

【示例】

〔黄鸟〕 三国·曹植《三良》:“黄鸟为悲鸣,哀哉伤肺肝。”

〔三良〕 三国·王粲《咏史诗》:“秦穆杀三良,惜哉空尔为。”

〔三良殉秦〕 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哀吊》:“昔三良殉秦,百夫莫赎,事均夭横,黄鸟赋哀。”

〔殉秦〕 晋·潘岳《寡妇赋》:“感三良之殉秦兮,甘捐生而自引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袁安

    源见“袁安高卧”。指持节守贫的高士。宋刘辰翁《花犯.再和中甫》词:“白发翁翁向儿道,那曲巷袁安爱晴早。”

  • 征黄霸

    同“征黄”。唐钱起《寄袁州李嘉祐员外》诗:“愿征黄霸入,相见玉阶前。”

  • 鸿乙满纸

    同“鸿鳦满纸”。明沈德符《野获编.吏部.异途任用》:“比收卷,则鸿乙满纸,或仅数行,或戏为俚词,以寓嘲谑。”【词语鸿乙满纸】   汉语大词典:鸿乙满纸

  • 张氏楼

    源见“燕子楼”。即张尚书与盼盼所住的燕子楼。亦借指旧时繁华追欢之地。元 童 童学士《新水令.念远》曲:“燕惊飞张氏楼,犬吠断韩生宅。”

  • 坐井之诮

    源见“坐井观天”。指眼界狭小、见识有限的讥讽。明袁宏道《狂言别集.寄友人》:“书至此,忽念粤西之行,饱看万里奇山,于卷石何有?断不免坐井之诮矣。”

  • 绣囊

    唐.李冗《独异志》卷中引《武陵记》:“后汉马融勤学,梦见一林,花如绣锦,梦中摘此花食之。及寤,见天下文词,无所不知。时人号为‘绣囊’。”后因以“绣囊”形容人文词知识极其丰富,“林花梦”则用为文才长进的

  • 阳关肠断

    源见“渭城”。表现惜别、伤别之情。宋刘辰翁《摸鱼儿》词:“正何须、《阳关》肠断,吴姬苦劝人酒。”

  • 剑气埋丰

    同“剑埋丰城”。唐刘得仁《书事寄万年厉员外》诗:“凫飞将去叶,剑气尚埋丰。”

  • 邻女投梭

    晋代谢鲲挑逗邻家女,被女掷梭折断牙齿的故事。详见“谢鲲折齿”条。

  • 灞上军

    源见“细柳营”。指纪律松弛的军营。清林寿图《灞桥》诗:“水声呜咽结愁云,儿戏当年灞上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