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七步成诗

七步成诗

世说新语.文学》:“文帝(魏文帝曹丕)尝令东阿王(丕弟曹植)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。(植)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(一作“豉”)以为汁,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帝深有惭色。”

魏文帝曹丕令弟曹植在七步内成诗,这是兄弟手足的相煎相残,故曹植以“煮豆燃萁”作比,微讽他的哥哥。

后以“煮豆燃萁”比喻兄弟相残,以“七步成诗”或“七步成章”誉称人文思敏捷,才华出众。

《醒世恒言》卷二:“从来宠贵起猜疑,七步诗成亦可为。堪叹釜萁仇未已,六朝骨肉尽诛夷。”

徐特立《送董老赴京》诗:“蔺(蔺相如)廉(廉颇)重好合,萁豆弗相煎。”


偏正 走七步便作了一首诗。形容文思敏捷。语本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文帝(丕)尝令东阿王(植)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。应声便为诗曰……。”朱自清《诵读教学》:“所谓‘耳治’‘口治’‘目治’这诵读教学三部曲,日渐纯熟,则古人的‘一目十行’‘ ~’并非难事。”△褒义。用以赞扬人的文才。→燃箕之敏。也作“七步成章”、“七步奇才”、“七步之才”。


【典源】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文帝(曹丕) 尝令东阿王 (曹植) 七步中作诗,不成者行大法。应声便为诗曰:‘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。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!’帝深有愧色。”

【今译】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妒忌其弟东阿王曹植的才学,企图加害于他。一次命曹植作诗,限七步之内完成,否则治以死罪。曹植应声吟成一首,以煮豆作羹为喻,暗含指责曹丕兄弟相残,其中说: 豆秸锅下燃,豆子锅中泣。两者本同生,相害何太急! 曹丕听后非常惭愧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誉人才思敏捷,出口成章; 也用以形容手足同胞自相威逼残害。

【典形】 豆萁篇、七步、七步才、七步诗、萁燃、燃萁、同根煎太急、咏豆、煮豆、豆萁才、七步赋、七步咏。

【示例】

〔豆萁篇〕 清·吴伟业《雒阳行》:“江夏漫裁修柏赋,东阿徒咏豆萁篇。”

〔七步〕 唐·杨炯《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》:“七步立成,五行不辍。家惟万卷,韦实三绝。”

〔七步才〕 元·白朴《墙头马上》:“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,管情取日转千阶。”

〔七步诗〕元·耶律楚材《和王正之韵》:“奇词解吐万言策,敏思能吟七步诗。”

〔萁燃〕清·黄鷟来《寄怀吕大风》:“屐虽齿折诚何碍,吟到萁燃未免猜。”

〔燃箕〕 清·唐孙华《和座主春坊杨公咏豆腐》:“燃萁未苦相煎急,试手初成小转丹。”

〔同根煎太急〕 清·黄遵宪《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》:“有时低眉若饮泣,偏是同根煎太急。”

〔咏豆〕 唐·元稹《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》:“攀禾工类蔡,咏豆敏过曹。”

〔煮豆〕 宋·黄庭坚《次韵师厚病间》:“民生自煎熬,煮豆以萁爨。”


【词语七步成诗】  成语:七步成诗汉语词典:七步成诗

猜你喜欢

  • 一赋狗监

    《史记.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居久之,蜀人杨得意为狗监(管理皇帝猎犬的官长),侍上(汉武帝)。上读《子虚赋》而善之,曰:‘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!’得意曰:‘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。’上惊,乃召问相如。”

  • 融汇贯通

    同“融会贯通①”。秦牧《艺海拾贝.独创一格》:“郑板桥学习任何东西,都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汇贯通,发扬创造性。”见“融会贯通①”。秦牧《艺海拾贝·独创一格》:“郑板桥学习任何东西,都在继承优秀传统

  • 铤而走险

    《左传.文公十七年》:“古人有言曰:‘鹿死不择音。’小国之事大国也,德,则其人也;不德,则其鹿也,铤而走险,急何能择?”杜预注:“铤,疾走貌。言急则欲荫茠于楚,如鹿赴险。”后因以“铤而走险”喻指因无路

  • 鳌负三山

    源见“龙伯钓鳌”。指海上的奇景异观。宋陆游《泛三江海浦》诗:“鳌负三山碧海秋,龙骧万斛放翁游。”

  • 北方竫人

    《山海经.大荒东经》:“有小人国,名靖人。”晋.郭璞注:“《诗含神雾》曰:‘东北极有人长九寸。’殆谓此小人也。或作竫,音同。”《列子.汤问》:“东北极有人名曰竫人,长九寸。”晋.张湛注:“见《山海经》

  • 鹊噪狱楼

    鹊噪:鹊鸣。旧时以鹊鸣为报喜之讯。唐代黎景逸受诬入狱,遇鹊鸣而受赦的故事。唐代张鷟《朝野佥载》卷四:“贞观末,南康黎景逸居于空青山,有鹊巢其侧,每饭食以喂之。后邻近失布者,诬景逸盗之,系南康狱月余,劾

  • 随照

    同“隋照”。《周书.沈重传》:“卞宝复润于荆阴,随照更明于汉浦。”【词语随照】   汉语大词典:随照

  • 武城声

    同“武城弦”。宋苏辙《送傅宏著作归觐》诗:“民事近来多迫促,弦歌聊试武城声。”

  • 提要钩玄

    唐.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记事者必提其要,纂言者必钩(注:探索)其玄(注:精微)。”韩愈对他的学生说,记事纂言一定要阐明要旨和精微。后因用“提要钩玄”为从庞杂的材料中阐明要旨和精微的典故。清.陈澧《与王峻

  • 驱羊旧节

    源见“苏武节”。比喻坚贞的气节。宋辛弃疾《苏武慢.雪》词:“回首驱羊旧节,入蔡奇兵,等闲陈迹。”【词语驱羊旧节】  成语:驱羊旧节汉语大词典:驱羊旧节